2021年 一级建造师考试还剩下一个月时间,针对 一建考前临考冲刺阶段,对历年真题高频考核的命题点并结合教材修订变化对核心考点进行提炼,让大家在考前学习的基础上对知识点的掌握进一步提升。以下是中教文化整理的“支架法施工”及“混凝土施工技术”两大案例核心知识点及题点搭配。
考点一、支架法施工
1、模板、支架和拱架的设计与验算
序号 |
设计与验算要点 |
(1) |
应结构简单、制造与装拆方便,应具有足够的 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
(2) |
设计模板、支架和拱架时应进行 荷载组合 , 详见附表 |
(3) |
施工预拱度设置,应考虑下列因素: |
1)设计文件规定的 结构预拱度 |
|
2)支架和拱架承受全部施工荷载引起的 弹性变形 |
|
3)受载后由于杆件接头处的挤压和卸落设备压缩而产生的 非弹性变形 |
|
4)支架、拱架 基础受载后的 沉降 |
|
(4) |
支架的地基与基础设计应符合所在地现行地标的规定,并应对 地基承载力进行计算 |
设计模板、支架和拱架的荷载组合表 |
||
模板构件名称 |
荷载组合 |
|
计算强度用 |
验算刚度用 |
|
梁、板和拱的底模及支承板、拱架、支架等 |
①+②+③+④+⑦+⑧ |
①+②+⑦+⑧ |
缘石、人行道、栏杆、柱、梁板、拱等的侧模板 |
④+⑤ |
⑤ |
基础、墩台等厚大结构物的侧模板 |
⑤+⑥ |
⑤ |
序号 |
制作与安装要点 |
(1) |
地基处理,保证有足够的 承载力;若遇到不良地基,进行 地基处理并预压;设置 排水设施,支架地基严禁被水浸泡 |
(2) |
立柱底端必须放置 垫板或 混凝土垫块,可设 底托 |
(3) |
保证支架稳定的构件: 扫地杆、剪刀撑、斜撑 |
(4) |
支架通行孔的两边应加 护桩、限高架及安全警示标志,夜间应设警示灯,易受冲撞的河中支架应设牢固的 防撞设施 |
(5) |
采用多层支架时,支架的横垫板应水平,立柱应铅直,上下层立柱应在 中心线上 |
(6) |
施工脚手架、便桥须 设立独立的支撑体系,不得与支架或拱架共用一支撑结构 |
(7) |
钢管满堂支架搭设完毕后,应按《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 JCJ/T 194-2009要求, 预压支架合格并形成记录 |
(8) |
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施工前应编制 专项方案;超过一定规模时还应进行专家论证 |
序号 |
具体规定 |
(1) |
模板、支架和拱架拆除 |
1)非承重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 结构棱角不损坏时方可拆除,混凝土强度宜为2.5MPa及以上 |
|
2)芯模和预留孔道内模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能保证 结构表面不发生塌陷和裂缝时,方可拔出 |
|
(2) |
模板、支架和拱架拆除应遵循 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原则 |
(3) |
支架和拱架应按 几个循环卸落,卸落量宜 由小渐大;每一循环中,在横向应 同时卸落、在纵向应 对称均衡卸落 |
(4) |
简支梁、连续梁结构的模板应从 跨中向支座方向依次循环卸落;悬臂梁结构的模板宜从悬臂端开始顺序卸落 |
(5) |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 侧模应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 底模应在结构建立预应力后拆除 |
项目 |
主要内容 |
搅拌 |
( 1)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应在 搅拌地点和 浇筑地点分别随机取样检测 |
( 2)每一工作班或每一单元结构物坍落度检测 不应少于两次 |
|
( 3)坍落度评定时应 以浇筑地点的测值为准 |
|
( 4)在检测坍落度时,还应观察混凝土拌合物的 黏聚性和保水性 |
|
浇筑 |
( 1)接缝处理:在 原混凝土面上浇筑新混凝土时, 相接面应凿毛,并清洗干净,表面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
( 2)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 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
|
( 3)采用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时,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以使混凝土表面 呈现浮浆、不出现气泡和不再沉落为准 |
|
养护 |
( 1)采用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的混凝土, 不得少于 7d |
( 2)掺用 缓凝型外加剂或有 抗渗等要求以及 高强度混凝土, 不少于 14d |
|
( 3)当气温低于 5℃时,应采取保温措施,不得洒水养护 |
项目部编制的施工方案有如下内容:
(1)根据该桥结构特点,施工时,在墩柱与上部结构衔接处(即梁底曲面变弯处)设置施工缝。
......
问题:
3、施工方案(1)中,在浇筑桥梁上部结构时,施工缝应如何处理?
【参考答案】:在原混凝土面上浇筑新混凝土时,相接面应凿毛,并清洗干净,表面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2、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
(1)一般规定
项目 |
内容 |
预应力筋 |
( 1) 存放在室外时不得直接堆放在地面上,必须垫高、覆盖、防腐蚀、防雨露,时间 不宜超过 6个月 |
( 2)预应力筋宜使用 砂轮锯或切断机切断, 不得采用电弧切割 |
|
文件和设备控制 |
( 1)预应力施工应按设计要求,编制 专项施工方案和作业指导书 |
( 2)张拉设备的校准期限 不得超过半年,且不得超过 200次张拉作业,应 配套校准,配套使用 |
项目 |
内容 |
|||
基本规定 |
( 1)预应力混凝土应优先采用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宜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不得使用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
|||
( 2)预应力筋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 以伸长值进行校核;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规定时,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之差应控制在 6%以内 |
||||
( 3)预应力张拉时,应 先调整到初应力( σ0),伸长值应从初应力时开始量测 |
||||
先张法预应力施工 |
( 1)预应力筋连同隔离套管应在 钢筋骨架完成后一并穿入就位;就位后, 严禁使用电弧焊对梁体钢筋及模板进行切割或焊接,隔离套管内端应 堵严 |
|||
( 2)张拉钢筋时,为保证施工安全,应在 超张拉放张至 0.9σ con时安装模板、普通钢筋及预埋件等 |
||||
( 3)张拉过程中,预应力筋的断丝、断筋数量限制 |
||||
预应力筋种类 |
项目 |
控制值 |
||
钢筋 |
断筋 |
不允许 |
||
钢丝、钢绞线 |
同一构件内断丝数不得超过钢丝总数的 |
1% |
||
( 4)放张预应力筋时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规定时 不得低于强度设计值的 75% |
||||
( 5)放张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规定时,应 分阶段、对称、交错地放张;放张前,应将限制位移的模板拆除 |
||||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 |
管道安装 |
1)管道应留压浆孔与溢浆孔; 曲线孔道的波峰部位应留排气孔;在最低部位宜留排水孔 |
||
2)金属管道接头应采用 套管连接,连接套管宜采用大一个直径型号的同类管道,且应与金属管道封裹严密 |
||||
预应力筋安装 |
1) 先穿束后浇混凝土时,浇筑混凝土之前,必须检查管道并确认完好;浇筑混凝土时应定时抽动、转动预应力筋 |
|||
2) 先浇混凝土后穿束时,浇筑后应立即疏通管道,确保其畅通 |
||||
3)混凝土采用蒸汽养护时,养护期内不得装入预应力筋 |
||||
预应力筋张拉 |
1)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要求时, 不得低于强度设计值的 75%;且应将限制位移的模板拆除后,方可进行张拉 |
|||
2)预应力筋张拉端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曲线预应力筋或长度 大于等于 25m的直线预应力筋,宜在 两端张拉;长度小于 25m的直线预应力筋,可在一端张拉 |
||||
3)张拉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对孔道的 摩阻损失进行 实测,以便确定张拉控制应力值并确定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 |
||||
4)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可采取 分批、分阶段对称张拉,宜先中间,后上、下或两侧 |
||||
5)张拉控制应力达到稳定后方可锚固;锚具应用封端混凝土保护,当需较长时间外露时,应采取防锈蚀措施;锚固完毕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切割端头多余的预应力筋 (严禁使用电弧焊切割) |
||||
孔道压浆 |
( 1)孔道压浆宜采用水泥浆,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 不得低于30MPa |
|||
( 2)压浆过程中及压浆后 48h内,结构混凝土的温度不得低于 5℃,否则应采取保温措施;当白天气温高于 35℃时,压浆宜在夜间进行 |
||||
( 3)封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不宜低于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的80%,且不低于 30MPa |
||||
( 4)孔道内的水泥浆强度达到设计规定后方可吊移预制构件;设计未要求时,应不低于砂浆设计强度的 75% |
(2)将空心板的预制工作分解成 1、清理模板、台座,2、刷涂隔离剂,3、钢筋、钢绞线安装,4、切除多余钢绞线,5、隔离套管封堵,6、整体放张,7、整体张拉,8、拆除模板,9、安装模板,10、浇筑混凝土,11、养护,12、吊装存放等 12道施工工序。
问题
1、根据图2-1预制台座的结构形式,指出该空心板的预应力体系属于哪种形式?写出构件A的名称。
【参考答案】:属于先张法;A是钢绞线。
2、写出图2—2 中空心板施工工艺流程框图中施工工序 B、C、D、E、F、G的名称。(选用背景资料给出的施工工序 1—12 的代号或者名称作答)
【参考答案】:B-②刷涂隔离剂;C-⑤隔离套管封堵;D-⑦整体张拉;E-⑩浇筑混凝士;F- ?养护;G-⑥整体放张。